内页banner
媒体中心
长三角专业汽车制造、新能源、零部件展览会

付于武:我国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进入快车道

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》指出,“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、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,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,以智能、绿色、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,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,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、改变国家力量对比,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一再强调,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既是挑战更是机遇。

我国汽车产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奋斗崛起。创新、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价值观,产业正在重塑,科技创新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

1

高强度研发投入构筑科技创新高地

近几年,汽车产业聚焦“新四化”,在新的赛道上显现出空前的活力和张力,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。科技创新空前活跃,研发投入强度爆发式增长。在战略性的产业转型期,不加大投入,就不可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,已经成为行业高度共识。

中国如此,世界亦是如此。

《2021年欧洲工业企业R&D投入记分牌》显示了世界范围内研发投入前2500家企业的情况。在这些企业中,美国企业779家,占31%;中国企业597家,占24%;欧盟企业401家,占16%;日本企业293家,占12%。尽管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,但2020年全球研发投入仍在继续增长,是连续增长的第11年。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分别比2019年增长9.1%和18.1%。以汽车产业为例,欧盟的研发投入约为610亿欧元,比上年减少7.2%;美国的研发投入约为190亿欧元,比上年减少4.3%;而中国的研发投入约为140亿欧元,比上年增加8.9%。

面对竞争,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加大投入,下好先手棋。

透视2021年财报,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城、广汽等车企研发费用都有大幅增长。比亚迪2021年研发投入为106.27亿元,同比增长24.2%;长城汽车研发投入为91亿元,同比增长76.05%;吉利汽车研发投入总计55亿元,同比增长16.1%。另外,长安汽车宣布,到2025年,预计在新能源、智能化、数字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800亿元。

造车新势力也是如此。从2021年新势力三强“蔚小理”的研发投入看,蔚来汽车为45.9亿元,同比增长84.6%;小鹏汽车为41.1亿元,同比增长138.4%;理想汽车为32.9亿元,同比增长198.8%。目前,3家企业发展势头强劲,研发投入持续加大,盈利目标触手可及。

再看动力电池行业。加大研发投入、持续创新,成为动力电池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砝码。2021年,宁德时代研发投入76.91亿元,同比增长115.48%,公司研发人员达到1万人。

2

企业市场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

纵观我国汽车产业的最大变化,就是聚焦“新四化”的战略转型,实现了从“政府让我干”,到企业创新驱动、主动作为的重大改变。只有企业市场创新主体到位,才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。在新的转型期,中国汽车企业方向明确、意志坚定、战略清晰、措施有力,面貌焕然一新。

1.拥抱未来,艰难转身转型

面对百年不遇之大变革,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,中国汽车人高度统一“谋创新就是谋发展,抓技术就是抓未来”这个战略思维。转型不易,转身更是难上加难。新势力进入新赛道创业,实属不易,九死而一生;传统车企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,加之巨大的惯性,转身转型更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。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,是战略谋定的新时代再出发。

一汽集团在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,将以“美妙出行,美好生活,打造世界一流、环境友好、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移动出行服务公司”为愿景。东风公司发布“十四五”规划,将构建“一主两翼”、融合发展的事业格局,加速向卓越科技企业转型。长安汽车则重新将企业战略定位为“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”。

不只是三大央企如此,所有车企都在谋划符合自身特点的转型之路。这是一个技术大变革的时代,产业重构的时代,也是一个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的时代。事实上,服务型公司也好,科技公司也罢;新势力公司也好,传统车企也罢,转型创新之路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,没有答案,只有实践。企业转型转身都是完成自我救赎,寻求涅槃重生。

2.战略清晰,步伐坚定

何谓战略?笔者的理解就是企业整合内外资源,对未来一个周期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及决策。战略肯定不是短周期的,而应该是中长期的,故战略制定和执行攸关企业生命。

近10年来,随着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确立,战略意识及战略的指导性空前提高。以长安汽车为例,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,长安汽车全面进入第三次创新创业的新阶段。为实现电动化转型,实施“香格里拉”计划,计划到2025年,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,实现全谱系产品电动化;为实现智能转型,实施“北斗天枢”计划,提出到2025年,打造5000人规模的开发团队,软件人员占比提升至60%。

战略的制定,以及动态坚定不移地实施,是我国车企壮大成熟的重要标志。这种创新之路,走出了中国速度,迈出了中国节奏。

3

核心技术不断突破

核心技术缺乏,一直是我国汽车产业的软肋,自主创新也多年遭国人质疑甚至诟病。随着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确定,研发投入不断增加,科技成果不断涌现,我国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。从近两年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授奖情况来看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。总的来看,呈现出两个特点:一是新兴技术项目占比明显提升,新能源汽车、动力电池、燃料电池、智能网联、轻量化技术数量明显增多,说明当前汽车行业更加关注国际前瞻技术和创新研究;二是企业申报项目占比明显提高,企业的科技创新迈上新高度。

1.混合动力技术快速追赶,发动机技术提升

跨国公司混合动力技术领先已久,过去我国汽车产业在这方面技术创新严重滞后。但是,这个局面近几年得到极大扭转。比如,吉利汽车推出了雷神智擎Hi·X混合动力系统,发动机热效率最高可达43.32%。长城汽车推出了柠檬DHT混动技术以及3.0T+9AT超级动力总成,2021年蜂巢动力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;2022年推出1.5L第五代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,热效率也超43%。比亚迪2021年凭借全新的e平台3.0和DMi超级混动的双向加持,实现纯电动与混动产品的升级;比亚迪发动机热效率43%,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此外,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平台“绿擎技术”,实现双电池混动系统的搭载应用;其自主开发的发动机热效率已达43%。

2.电动化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显著提高

在电动化方面,我国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。以动力电池、驱动电机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,诞生了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精进电机、上海电驱动、华为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,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得到极大增强。宁德时代的CTP电池、长城的大禹电池、比亚迪的刀片电池、广汽的弹匣电池、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等一批新结构电池得到了产业化应用。IGBT、稀土永磁材料、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。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达到4.2千瓦/升、石墨双极板电堆的寿命达到1.2万小时,能支持燃料电池商用车万辆车的应用。

3.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处全球并跑阶段

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并跑阶段。一是产业链、创新链完整;二是跨行业融合,人、车、路、网、云、图各种要素形成了整合优势;三是核心技术不断突破。

创新链关键节点多点开花,取得了瞩目成果:一是激光雷达技术国际并跑,车规产品正式进入前装车辆;二是计算芯片自主能力加强,逐步打破国外同类产品垄断;三是信息通信产业优势显著,构建了智能网联中国特色发展路径。

当然,在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方面、在高精度线控执行器方面、在基础工业软件方面,我国还面临诸多问题,需要协同创新、共同攻克。

4.轻量化技术快速提高

在协同创新、跨界整合的创新平台支持下,汽车轻量化水平快速提高,轻量化设计技术、轻量化材料技术有机融合,在高强度钢、铝合金、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有力地支持了传统汽车的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。

4

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特征:跨界融合

1.软件定义汽车

汽车产业的生态正发生巨变,产业体系正在从传统的上、中、下游的链状结构向跨界融合的网络生态演进,汽车正成为继个人电脑、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大移动计算平台。汽车产业正在重构之中,协同创新、相互赋能是新时代发展的关键词,守成者将不断被创新者超越甚至颠覆。人、车、路、网、云、图多要素的协同,支撑着汽车智能化属性改变,汽车将是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结合体,并依靠强大的软件实现迭代升级。

2.高科技公司入局汽车产业是必然趋势

这一时期,大批ICT企业、高科技公司进入汽车领域,赋能汽车产业,并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。世界如此,中国亦是如此。华为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百度、小米等企业纷纷进军汽车产业,它们或是亲自下场造车,或是与车企合作,或是瞄准关键零部件发力。笔者认为,正是这些公司的进入,才使我国汽车产业获取了更多的科技支撑,共同拥抱未来,相互赋能,产业由大做强的目标才会实现。

以华为为例,作为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旗帜,目前华为频频和汽车产业合作。其与小康合作,从赛力斯到问界M5均配装了鸿蒙操作系统,深度赋能高度智慧汽车;其与长安汽车合作,联合宁德时代,共同发布高端汽车品牌“阿维塔”,该品牌由长安主导,华为和宁德时代负责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电池解决方案,已推出首款车型阿维塔11;其还与北汽新能源、广汽集团深度合作,打造智能电动汽车品牌。

这种发挥各自优势、相互赋能的协同创新之路,能否使中国汽车品牌赢得更多的市场竞争力?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。

再以芯片制造商地平线公司为例。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线,其诞生的使命便是做车规级芯片,主要从事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。目前,其已具备领先的人工智能算力和芯片设计能力,也是国内惟一一家实现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。在短短的时间内,地平线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高速发展,其核心内核就是两点:一是聚焦,主要从事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,心无旁骛;二是开放、协同。正是秉持这两个关键理念,地平线快速发展,相继推出征程2、征程3、征程5芯片,推出AI算力高达200~1000TOPS的系列智能驾驶中央计算机。此外,地平线战略协同也成果非凡,与上汽集团、一汽红旗、长安、广汽、比亚迪、长城、奇瑞、江淮、理想和哪吒汽车等整车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;还与德赛西威、国汽智控、联合电子、大陆汽车等几十家高科技公司和零部件公司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。

这种跨界融合、合作共赢、协同创新,是否给予汽车产业竞争市场一种新的战略选择呢?回答也应该是肯定的。


上一篇:工信部:将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延续政策

下一篇:利好持续释放 汽车市场加速回暖